News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批准号:32201235)等资助下,福建医科大学付志飞团队与合作者在遗传编码荧光探针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以“一个超稳定单体红色荧光蛋白用于前沿成像技术(A highly stable ...
本研究证实了在曲妥珠单抗+XELOX基础上联合阿替利珠单抗,可显著提高HER2阳性局部晚期胃癌患者的pCR率(高达38.1%),pCR率提升了2.7倍;且安全性可靠。为HER2阳性胃癌围术期治疗树立新标准,提升局部进展期HER2阳性胃癌治愈率,有望重 ...
北京时间2025年4月2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基因功能研究与操控国家重点实验室白洋研究员,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储成才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黄安诚研究员,中山大学肿瘤 ...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治疗面临诸多挑战,免疫疗法效果不佳。研究人员针对 RNA 剪接因子突变开展研究,识别出一系列错剪衍生新抗原及相关 TCR。这为白血病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在空间转录组学研究中,细胞类型的空间分布常干扰基因间真实关联的挖掘。研究人员开发 InSituCor 工具,分析结肠肿瘤和胰腺癌数据,发现其能精准识别排除干扰后的基因模块,助力解析细胞间复杂关系,为相关研究提供关键支撑。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频发,获取有效帮助却困难重重。研究人员开展了 “青少年对线上自助单次干预态度” 的定性研究。结果发现青少年对此看法不一,虽认可其优势,但也存疑虑。该研究为相关干预发展提供依据,意义重大。
为探究脂质代谢异常与前列腺癌风险关系,研究人员运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分析血清脂质代谢物与前列腺癌风险。结果发现多数代谢物无强因果关系,部分有弱关联。该研究为前列腺癌病因研究及防治提供新方向。
为了突破这一困境,来自丹麦、德国等多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展开了探索。他们将目光聚焦在一种名为 SCO-101 的小分子上,这是一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耐药抑制剂。研究人员推测,SCO-101 或许能通过抑制药物外排泵 ABCG2、代谢肝酶 UGT1A1 以及丝氨酸 - 精氨酸蛋白激酶 1(Serine-arginine protein kinase 1,SRPK1)等机制,来克服胰腺癌的化疗耐药问题 ...
为解决种子休眠机制及预防水稻穗发芽(PHS)这一全球农业难题,研究人员开展了水稻长链非编码 RNA(lncRNA)调控种子休眠的研究。他们发现 VIVIpary 可调控脱落酸(ABA)信号通路来影响种子休眠,为水稻农艺性状改良提供潜在靶点。
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困难且化疗耐药。研究人员探究 PVT1-214、miR-671-5p 对胃癌细胞的影响。发现 PVT1-214 通过调节 miR-671-5p/SLC45A4 轴促进胃癌发展,为胃癌诊疗提供新方向。
在胶质瘤治疗中,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HSV)疗法效果受肿瘤代谢影响,却鲜为人知。研究人员针对此,探究 oHSV 对胶质瘤代谢及免疫的作用。结果发现 oHSV 可重编程代谢引发铁死亡,激活免疫,且 IDHR132H抑制剂能增强疗效,为治疗带来新策略。
在俄乌战争导致患者跨国转移背景下,为探究战伤患者携带的多药耐药微生物情况,研究人员对一名乌克兰战伤士兵开展研究。结果发现其携带 14 种产碳青霉烯酶微生物,含 6 种碳青霉烯酶基因。这为感染防控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